最近,奔馳發了一款新車——純電CLA長軸距版。這車一亮相,不少人都說它是奔馳有史以來“最智能”的電動車。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夸張?但咱仔細一看配置,奔馳這回還真是下本了。
不過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可不是幾年前了,國內的新能源品牌卷得飛起,奔馳這波操作到底是力挽狂瀾,還是最后的倔強?黑貓我就帶大家掰扯掰扯。
01|這次奔馳終于“內卷”了?車夠大、屏夠多,科技味還挺濃
先說個最直觀的:這車尺寸夠大,長4763mm,軸距2830mm,比現在的C級還大一圈,后排坐著不再那么局促,腿也能伸直了。
車內的“三塊大屏”非常吸睛:儀表盤10.25英寸,中控屏14.6英寸,副駕娛樂屏14英寸(可選),加起來科技感拉滿。這才是我們想要的“豪華感”嘛,不再是那種“老氣橫秋”的奔馳套路。
更關鍵的是,這套中控系統用的是奔馳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,叫MB.OS,不是安卓“魔改”,而是真正的自家系統,速度快、界面也不丑,還加上了“豆包AI”的大語言模型,說白了,語音助手能聽懂你說話了,不再是個擺設。
以前總說奔馳科技落后,這次算是狠狠回擊了。
02|純視覺智駕,奔馳你確定行?
自動駕駛這塊,奔馳選了條“難走的路”——只用攝像頭搞自動駕駛,也就是“純視覺方案”,類似特斯拉那套思路。
這事我得說實話,純視覺雖然成本低、理論上上限高,但實際難度也大,尤其在中國這種復雜路況下,靠眼睛(攝像頭)判斷,有時候真不夠用。國產品牌現在幾乎都加激光雷達了,奔馳這個選擇有點“理想主義”。
不過奔馳表示,他們系統也不是只靠“機器猜”,還加了自家算法做底層支撐,啥意思?就是萬一AI犯迷糊了,還有規則兜底,盡量不亂來。
我個人覺得,奔馳這個智駕系統,國外開著問題不大,但要真想在國內比拼體驗,還得靠后期本地化優化。畢竟國內的“鬼探頭”、電動車、小毛驢、三蹦子……不是誰都能應付得了的。
03|續航+快充,這回真能打!
這車最讓我佩服的一點,是電池配置和續航表現。
CLTC續航最高866km,配了85度電的大電池。這數據放在現在主流中大型電動車里,算是相當能打的。用一個更接地氣的說法:它可以一天城里開兩圈、晚上回家再插上充電樁,也都不慌。
再看快充:奔馳這次上了800V高壓平臺,最大支持325kW功率充電,10分鐘就能充370km,這基本是極氪、小鵬、問界M9那一梯隊的水平了。
奔馳能下這個成本,說明這車真的是奔著長期打仗準備的,不是來“鍍金”的。
04|動力夠用,不猛也不拖
動力方面,后驅單電機版有268馬力,四驅版雙電機是349馬力,說實話,不算特別炸裂,但完全夠用了。
你要真想那種“推背感爆表”的體驗,那可能得考慮國產那些500+馬力的性能車。但奔馳嘛,它講究的是“質感”和“平順”,不是光靠暴力拉扯的風格。
我試過之前的EQA和EQB,那種加速感屬于“有,但不夸張”,這臺CLA估計也是這個調性。
05|別再“高開低走”,一口價才是王道
最后說點現實的——價格。
奔馳要是還學以前那套“先定高價試水,賣不動再打骨折降價”,那這車百分百要涼。現在消費者早就不吃這套了。你看EQS最開始賣多少,后來再一看終端價格,誰買誰冤種。
我給奔馳提個小建議:這次定價直接一步到位,別端著。如果能把入門價壓到35-40萬區間,頂配不超50萬,那這車絕對能打贏不少國產競品。畢竟品牌+續航+內飾+系統,奔馳這次真的拼了。
但要是再來個“50萬起”,那就只能看個熱鬧,實際銷量恐怕比不上問界一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