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2017-2024 微學堂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49689號-30
國的皮卡是一種對國人來說特殊的存在,因為這一車型系列常年占據銷量榜首。2024年福特F系列以76.5萬輛的絕對優勢衛冕冠軍,雪佛蘭Silverado、Ram等品牌緊隨其后,皮卡滲透率高達19%。反觀中國,2024年皮卡總銷量僅為51.6萬輛,滲透率不足1.2%,市場規模僅為美國的六分之一。這種懸殊差距的背后,既有文化認知的差異,更受制于政策壁壘、產業定位與消費觀念的多重限制。然而,隨著新能源技術突破、政策松綁及全球化戰略的推進,中國皮卡市場正迎來一場靜默的變革。
一、政策不鼓勵:中國皮卡市場的核心制約
中國皮卡長期被歸類為“輕型貨車”,背負著嚴苛的行業政策限制:15年強制報廢、一年一檢、城市限行、節假日高速通行受限等。以“6字頭”多用途乘用車為例,盡管其擺脫貨車屬性,但高昂的購置稅(需按乘用車標準繳納)和限購政策(如北京需搖號)使其個人用戶占比僅2%,超80%銷量依賴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采購。2024年,全國僅售出2502輛6字頭皮卡,鄭州日產憑借市政訂單壟斷97%份額,而個人用戶市場僅靠福特游騎俠Ranger改裝車型勉強支撐。
政策限制直接導致消費場景割裂:西南、西北等偏遠地區因基建與農業需求成為皮卡主戰場(占比48%),而一線城市因路權缺失難以滲透。相比之下,美國皮卡的“商乘兩用”屬性得到充分釋放,家庭用戶占比超60%,其全尺寸車型兼具載貨能力與豪華配置,成為中產階層的標志性選擇。
二、現狀掃描:出口與新能源雙輪驅動的逆襲
AJ生活引擎制圖(豆包)
盡管國內市場增長乏力,中國皮卡憑借出口與新能源實現結構性突圍。2024年,皮卡出口量達23.3萬輛,同比增長76%,占總銷量45%;2025年一季度出口占比攀升至50%,長城、江淮、長安等企業海外銷量占比超50%。東南亞、中東、南美成為核心市場,江淮悍途EV、長城山海炮等車型通過本土化適配(如高溫耐候性、右舵版本)搶占份額。
新能源皮卡則成為技術躍遷的突破口。2024年銷量1.25萬輛,同比增長59%;2025年1-4月增速飆升至168%,吉利雷達、長安增程皮卡領跑賽道。純電車型主打城市物流與戶外場景(如雷達地平線的815mm涉水深度與車載外放電),插混產品則以“短途用電、長途用油”解決續航焦慮,市場份額達60%。政策倒逼效應顯著:2026年實施的輕型商用車第四階段油耗限值,迫使傳統柴油皮卡加速電動化轉型。
三、競爭格局:頭部洗牌與“新勢力”攪局
AJ生活引擎制圖(豆包)
市場呈現“一超多強”格局,但頭部陣營劇烈洗牌。長城皮卡以50%市占率穩居榜首,但2024年國內銷量下滑18.1%,依賴海外市場(增速超50%)維持優勢。江淮憑借出口躍居第二,新加坡、秘魯市場的本土化新品推動銷量增長40%;江鈴則借新能源車型(如大道EV)守住第三。傳統勢力中,上汽大通因產品迭代滯后跌出前三,而鄭州日產依靠Z9等新品在行業用戶市場穩固地位。
新能源賽道殺出“黑馬”:吉利雷達以321%的單月增速躋身前十,其純電平臺與“萬能棧+飛梭”生態(集成V2X外放電、無人機智控)重新定義皮卡價值。長安獵手增程皮卡、江淮悍途EV等新品密集亮相,技術路線分化加劇,純電、插混、增程“三國”格局初現。
四、消費覺醒:從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場景重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