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市場競爭的下半場,智能化已成為各大車企“第二增長曲線”的主戰場。而從技術標簽這個角度來說,目前來看,還沒有哪一家傳統車企能夠真正打上智能化的技術標簽。

所以,對于近兩年“不客氣”的奇瑞來說,從燃油時代“理工男”技術標簽,到智能化時代能否守住技術標簽,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。
這方面,奇瑞是以2022年開始的“科技DAY”破局的。而從“科技DAY”到“全球創新大會”,奇瑞的“技術秀”已經是第四年舉辦。三年來每年10月18日這一天,奇瑞都以肉眼可見的技術迭代速度,對外展示技術成果和趨勢。
而今年,奇瑞更是呈現了一年來在電動化、網聯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等領域的成果。無疑,奇瑞所堅持的技術轉型,也顯示出打造品牌向上、鏈接全球生態的決心。
“技術樹”能否長成技術標簽?
從2022年“瑤光2025”戰略發布,到今年的全球創新大會,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、CTO高新華博士做了個總結,表示目前奇瑞集團已打造出面向全球的技術創新體系,從“探索者”成長為全球新能源的“引領者”。

從2022年啟動的瑤光2025“技術樹”,如今以火星架構、鯤鵬動力、靈犀智艙、獵鷹智駕、銀河生態為主干的五大技術領域開枝散葉,能否牢牢樹立新的技術標簽呢?
當然,汽車公社比較關心的,是奇瑞在智能化時代的相關技術突破。比如,這次的靈犀智艙、獵鷹智駕、銀河生態等技術展示。這其中,包括獵鷹智駕大模型、L4前裝量產RoboCa、1.2兆瓦迅龍秒充、V2G、墨甲機器人、iBar、凌霄飛行平臺、犀牛S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。
這是本次奇瑞發布的17項主要成果的一部分,另外還有飛魚底盤EMB、方舟兩棲系統、鯤鵬天擎48%熱效率發動機等燃油時代頂流技術的迭代。這其中,有達到行業技術頂流的,本次展出的熱效率48%的最新一代發動機鯤鵬天擎。
通過26:1膨脹比、雙曲三聯動機構、35%EGR率、絕熱涂層技術等技術而實現了超高能效比。此外,通過這些前沿技術的全球普惠,加速混動技術升級,也是奇瑞集團下一階段的布局目標。

奇瑞自研的“犀牛電池”也是這次的一大亮點。犀牛電池的命名也是基于“技術品牌”理念,這也是繼吉利的神盾金磚電池、長安的金鐘罩電池之后,奇瑞的自研電池品牌官宣。不過,去年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,是以“鯤鵬電池”發布,今年算是正式定名。
從數據來說,犀牛電池提供覆蓋乘用車應用全場景的全域技術方案,能量密度達到200Wh/Kg(磷酸鐵鋰)、310Wh/Kg(三元鋰),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。同時,快充性能最大6C/4C(磷酸鐵鋰/三元鋰)。安全性上,犀牛電池在電芯擠壓變形50%+100%浸水后還能正常放電、功能保持。
而未來的固態電池當然是注目焦點,這次奇瑞發布了犀牛S全固態電池,2027年將首批裝車驗證,完成實車搭載與性能測試,2030年實現量產落地。這個進度顯示出謹慎樂觀。在大會現場的視頻中,外界能看到,全固態電池在穿刺過后不冒煙,不起火,還能供電,展示了強大的安全性。
而大會上協同創新中心簽約暨開陽實驗室戰略聯盟啟動儀式的舉辦,也是繼去年全球創新大會成立開陽實驗室后,通過產學研一體機制,實現了創新成果從課題挖掘到產品線賦能的閉環。
據悉,開陽實驗室采用“小步立項、滾動牽手、多頭輸出、沿途下蛋”的靈活機制,打通科技轉化路徑。當前,開陽實驗室開展的1779技術工程(17個大方向,79個子項目),以“魚骨”型架構,深度發掘前沿課題4000多項。
開陽實驗室還通過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和高校、科研院所智力資源,實現“科研成果找企業工程化”和“企業技術需求找研發團隊”的雙向互動,構建“科學-技術-產業”的科技創新生態。

當然,奇瑞開陽實驗室的作用,也是通過這所“沒有圍墻的研究院”,成為新技術、新專利源源不斷下線的“源頭工廠”。而重點依然是,奇瑞如何牢牢守住智能化時代下的技術標簽。
打造“全球化高科技生態集團”
無疑,奇瑞經過28年技術積淀,已初步構建起面向未來的全球創新生態,涵蓋技術創新體系、文化創新體系、管理創新體系的三大核心體系。而最終指向的目標,是把奇瑞打造成為“全球化高科技生態集團”。
今年,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還延續“先吹一個牛,立個高目標,然后全力以赴去實現”的傳統,再次宣布,“今年,奇瑞全球化創新體系也要不客氣了!”這也是繼2023年的新能源“不客氣”、2024年的智能化“不客氣”之后,奇瑞的第三次“不客氣了”。
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帶領下,今年奇瑞集團實現了銷量規模、新能源、出口、品牌、資本市場的“五大歷史突破”,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突破,9月25日奇瑞汽車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,正式開啟國際資本市場新征程。
從國際化到全球化,是奇瑞的另一思路“豹變”。正如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所表示,“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規模和速度,關鍵要可持續,要以用戶可承受的價格、可信賴的質量、可持續的發展,來建立中國汽車‘安全、可靠、高端’的新形象。”

而這句話的背景,是截至9月底,奇瑞集團全球用戶已超過1772萬,其中海外用戶超543萬。奇瑞集團的產品覆蓋120多個國家和地區,全球有16個KD工廠,以及8大研發中心和30000+研發人員。
同時,奇瑞的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已有28位首席科學家,超過1萬名軟件研發人才,針對全球復雜用車環境,以覆蓋全球、全域、全場景的開發與驗證,來為全球用戶打造具備世界級技術的產品,和面向全球的技術創新體系。
尹同躍也強調,通過建立覆蓋新能源、智能化、AI化等領域的全球化創新體系,要讓奇瑞擁有“反內卷”的能力,推動品牌持續向上,實現可持續的國際化。同時,帶動奇瑞從傳統車企快速轉型為全球化高科技生態集團。
奇瑞汽車副總經理、奇瑞國際業務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張升山在大會上也表示,奇瑞集團計劃在未來幾年陸續建立26個海外研發中心,形成覆蓋全球的“1+7+N”研發中心,以提升本地市場競爭力,滿足當地監管要求,強化本地化開發能力。

當然,對于外界和消費者來說,也更希望看到奇瑞在智能化時代背景下在電池技術、智能駕駛、車機系統等核心領域實現實質性突破,“技術奇瑞”在產品體驗和用戶體驗方面迎來全面提升。
隨著雙“500”目標的實現,奇瑞自信暴漲之余,亮出以技術創新驅動全球格局的雄心,正如會場外的八個大字“中國汽車,全球冠軍”,在汽車行業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深刻變革中,要從“技術跟隨”轉為“全球引領”的創新范式,才能守住在燃油時代積累的技術標簽。
從這個意義來說,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不僅是為了集中展示技術理念與最新科技成果,更應該是奇瑞集團在加速轉型全球科技公司的路上,面向全球的一次深度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