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2日,馬斯克在X上公開質疑蘋果App Store的推薦機制:為什么全球下載量最高的社交應用X,以及排名前五的AI助手Grok,都沒能出現在“必備”(Must Have)應用榜單中?
他憤怒質問蘋果——“在玩政治游戲嗎?好奇的頭腦想知道答案。”
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對蘋果“開炮”,但這次的火力更集中:直擊App Store的內容推薦邏輯。要知道,在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級陣地上,被蘋果列為“必備”意味著直接坐上流量的直升機,而缺席,則可能錯過數百萬的潛在新用戶。
一條廣告,引發更多猜測
就在討論還停留在“榜單公平性”時,一些用戶發現了更微妙的現象:在搜索引擎中輸入“X”,第一條結果并非X的官網,而是一條標注“廣告”的Facebook鏈接。
這是行業常見的競價排名機制嗎?當然可能。但放在馬斯克剛剛開懟蘋果的時間點上,這就成了陰謀論的完美素材。平臺之間的商業博弈,從來就不缺這種讓人浮想聯翩的細節。
榜單背后,一雙看不見的手
蘋果的App Store推薦邏輯一向神秘。外界普遍猜測,它綜合考慮了下載量、評分、用戶留存、應用穩定性、與iOS生態的兼容程度,甚至還有分成比例、廣告投入等商業因素。
但這種操作的最大問題是:當一個高排名、高活躍度的應用被排除在“必備”之外時,人們自然會懷疑背后存在“看不見的手”。
馬斯克與蘋果恩怨往事
這場爭議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兩位硅谷重量級玩家多年博弈的延續:
2022年11月:馬斯克收購Twitter后,指責蘋果威脅要將該平臺從App Store下架,并抱怨蘋果的應用內購抽成“收稅30%”。
2022年12月:馬斯克與蘋果CEO蒂姆·庫克在蘋果總部會面,隨后表示誤會已“消除”,但具體談判內容外界不得而知。
2023年:馬斯克多次公開批評蘋果與谷歌的應用商店抽成模式,稱其不利于創新,并威脅如果X被下架,就推出自家的手機。
2024年初:在生成式AI領域,馬斯克對蘋果與OpenAI的合作冷嘲熱諷,稱蘋果“不懂AI,卻想當AI的守門人”。
2025年8月:本次爭議爆發,馬斯克質疑蘋果在“必備”榜單上刻意忽略X和Grok,并暗示其在搜索結果中偏向競爭對手。
這條時間線清楚地說明,兩家公司之間從未真正“和解”。表面緩和的背后,是移動生態控制權與內容分發權的長期拉鋸。
馬斯克點火背后
馬斯克的指責,與全球監管環境的變化不謀而合。歐盟的《數字市場法案》要求平臺提高算法透明度,美國的反壟斷調查也在盯著蘋果的排名與分發機制。
這意味著,馬斯克的發聲不僅是為X和Grok爭取流量,更是為“算法透明”這個全球熱議議題添了一把火。即便他有為自家應用營銷的成分,但這種高調質疑,很可能讓監管機構更有理由介入。
在硅谷,App Store的“必備”榜單看似是一個編輯推薦位,實則是一場商業與規則的較量。
蘋果當然有權用自己的標準來決定誰上榜,但當它既是裁判又是球員(同時經營自家應用和服務),就很難讓外界完全相信其推薦是中立的。而馬斯克的喊話,正是擊中了這種結構性的不信任。
算法透明度,是未來幾年大平臺無法回避的議題。它不只是技術問題,更是競爭規則的問題。無論是蘋果、谷歌,還是馬斯克自己的X,一旦你掌握了分發權,就得準備好接受外界的審視。
在這場看似偶發的口水戰背后,其實是移動互聯網權力格局的一次縮影。榜單只是表象,權力才是底色。